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动态 »行业动态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行是怎样的
来源:www.cqnuoxin.cn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3日

  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长期以来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一是档案工作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滚动的概念。今天有今天的现代化标准。下个世纪有下个世纪的现代化标准,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国家有不同的现代化标准。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当今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应该是:技术现代化、科学管理、结构合理化和服务社会化。

  (1)技术现代化

  技术现代化是指档案工作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使档案信息的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发生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电脑化的工作。现代档案工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具有高效的信息处理功能,能以极快的速度读取、存储和输出数据,并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在档案工作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目前,电子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至少有下列用途。

  首先,文件检索和编目。档案人员将档案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按固定格式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就可以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将输入的内容编译成“文档”。这些文件的总和构成了计算机。数据库。当用户需要查阅文件时,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在数据库中搜索用户文件的相关记录,并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打印机显示结果。通知用户。计算机还可以将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编译成各种形式的搜索工具,如目录、主题目录、主题目录、摘要和索引。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行是怎样的

 

  第二,企业管理。档案部门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化包括:一般业务管理、仓库管理和行政管理。在一般的企业管理中,计算机可以用来接收记录和统计文件;提供各类统计数字及基本目录;处理文件的借出和归还;并告知识别和销毁文件的期限。在仓库管理中,计算机可用于仓库的自动化管理,如仓库温湿度的自动监控、仓库空气清洁度的记录分析、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您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跟踪仓库的库存,例如每个仓库存储了哪些文件、占用了多少空间以及剩余了多少空闲空间。在行政管理方面,计算机可以用来编写各种报告,进行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

  第三,文件处理。最典型的是自动索引、自动分类和自动编辑。索引、分类和编纂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自动标引是一种基于文献中词汇出现频率的统计方法,利用预先编程的机器主题词典对能够代表文档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和选择;自动分类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对文件进行分类。与自动标引一样,它是根据文本的主题提取搜索标记(类号)的过程,因此自动分类也是一种自动标引;自动编辑是基于文字在文献中的位置和语义关系。计算、分析、确定句子在文献中的重要性,然后选择文献的主要内容。自动索引、自动分类和自动编辑都是人工智能的领域。

  2)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在计算机文件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包括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将检索系统从批量检索和在线检索发展为网络化检索,实现文件信息的网络传输。所谓的批处理搜索意味着不能立即响应用户的请求。把许多用户的问题放在一起需要一段时间,计算机可以处理多个用户的问题。这种方法由计算机专职检索人员处理,用户不直接与计算机联系,称为脱机检索。在线查询是将计算机为基础的中央处理设备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终端设备通过电话线直接连接起来,并从终端输入问题并直接得到答案。这种检索方法实现了人机对话,可以快速获取结果,但每个终端只能使用存储在一个中央处理设备中的文件信息,不能实现馆际查询。网络化搜索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将电子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数据库以及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档案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数据传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任何其他计算机存储的文件信息都可以从网络及其终端中的任何计算机检索到。

  建立计算机检索网络进行网络检索有两大优势:一是有利于计算机资源的开发和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网络中的用户共享每个网络的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避免了重复设计和重复投资,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也增加了每台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分布的重要特点是地域性、专业性和低重复率。一般来说,除了通用文档外,每个文件都保存在特定的存档中,没有其他副本。特别是中国幅员辽阔,档案资料十分分散。在传统的手工搜索方法中,只有馆际使用是可能的,而且用户来回旅行的时间也很短,费时费力。建立计算机检索网络可以克服文件利用的空间障碍,实现远程检索。只要用户能够在几分钟内检索到网络所拥有的文件信息资源,就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件信息资源。

  网络检索是计算机检索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化检索的实现将为档案使用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极大的便利,极大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档案工作已进入文件-计算机三位一体交流的新阶段。

  3)文件信息存储高度密实化。传统的文件载体是纸张,具有直接、方便阅读的优点,但存储介质体积大,信息存储密度低。随着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档案部门面临着严重的仓库紧张问题。同时,在在线文件检索系统中,由于系统的存储容量有限,目前人们无法将档案文件中的所有内容都存储在计算机中,这给用户使用信息带来了不便。纸张的这一缺点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档案载体,以实现高密度的文件信息存储。

  第一个是缩微胶片。利用光学记录技术将纸张文件按一定比例缩小,并将胶片打印在胶片或胶片上成为缩微胶片。目前,微缩胶片产品主要有微缩胶片、激光全息照相和微缩胶片。

  第二个是磁带。这是一种将视频文件存储在每月录像带和数字磁带上的方法。它可以被录像机或终端读取,也可以被打印设备读取。

  三是光盘,光盘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图片、影音信息)存储媒体,正成为信息存储中最常用的高密度档案载体。直径为300px、厚度仅1.2m的光盘存储容量为650MB(兆字节),相当于150000张A4(约500px X 750px)印刷纸的文本量。现在,同样大小的高密度光盘DVD-ROM可以高达4。7GB (gb,单面单层记录)至17GB(双面双层记录),实现海量存储。此外,光盘检索的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信息存储寿命可长达数百年。

  信息存储的高密度,特别是文件的小型化,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它减少了文件大小。普通缩微可以减少到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超缩可以从九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可以使用lOc m X 375px超缩微胶片。存储3200页的文件。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承认,缩微胶卷与原件具有同样的法律作用,缩微文件不再能够保存原件文件,这使得有效解决文件数量不断增加与存储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成为可能。

  其次,它有助于保存原始文件。该文件缩微胶片能准确地反映其原始外观,并能替代原始功能,从而避免了大量原始文件造成的损坏。此外,由于缩微胶片体积小,易于管理,易于转移,可以应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全息存储还具有不怕损伤的特点。因为全息图上的每一点都受到被捕获文档反射光的影响,即使被分割成几小块,也可以复制被捕获文档的全貌,保证了存档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将缩微胶片技术与复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文件的检索水平。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主要是磁存储器。由于其存储容量有限,只能实现二次文献检索,即只能检索文件的标题、分类号、作者等条目,而不能存储和检索全文。微产品的信息存储能力大大超过计算机的磁存储器,存储技术简单,成本低,但不具备逻辑判断能力,检索速度慢。缩微胶片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CAR)利用缩微胶片技术对档案文件进行全文存储,并将缩微胶片终端与计算机检索系统连接起来。它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检索,并根据文件的全文进行读取、还原或复制。提供远程传输等手段,形成完整、高速、自动、全文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2)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指档案工作组织的科学管理,也就是说,根据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安排和协调所有的工作档案,甚至整个国家的档案事业,所以各方面的质量和效率的工作可以不断改进。科学管理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目的是要把档案工作的效率提高到现代先进水平,并快速、良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高效的获取离不开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在经济建设中,人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比作推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档案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把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的根本变化。

  技术现代化与科学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科学管理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如电子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必须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技术设备本身的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档案工作没有科学的管理,那么先进的技术设备就不能有效的应用。例如,文件业务管理应用计算机要求对这些管理活动进行编程,并在管理活动中形成准确、完整的数据。计算机应用实际上是对管理活动程序的模拟,该程序完整、准确。数据是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形成判断结果的对象和依据。总之,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获取必要的数据,并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数据处理要求,才有可能编写出适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电子计算机也有可能从事档案业务。有效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

  科学管理需要摒弃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都要现代化。

  1)管理思想现代化。就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而言,就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它是一种普遍强调预测的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管理思想现代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强调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因为制度和法律在管理中很重要,所以它们必须是由管理者主导的两个因素。知识的多少、管理人员的水平、能力的大小和素质的高低必然影响到制度和法律;在管理内容上,人是实践的主体,主体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以及财务、物资、时间、信息管理等管理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民主管理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作为一种手段,它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政治制度和国家,人民参与决策和管理是权利。从“家长制”管理到民主管理,这是中国管理思想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是重视预测思想。领导者的责任是决策,决策的前提是预测。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和竞争的时代,预测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现代管理者必备的科学理念。

  2)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效率。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权力的划分应以实现高效率为目标。为此,必须合理设置管理层次,尽量减少命令行,严格界定每个人的责任,确保权利与权利的统一。这种按照科学原则建立的管理机构是有效管理的组织保证。

  3)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科学化,即将科学的管理方法用于管理活动,如系统工程方法、行为科学方法、价值工程方法和决策技术方法。

  4)管理工具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即使用电子计算机来收集、存储、处理和交付管理系统。

  5)管理人员现代化。专业化是经理人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专业化的概念不仅是一个文凭,一个头衔,一个技术,或者一个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软科学”的知识,并将被管理。

  (3)结构合理化

  结构合理化是指档案保管人布局的合理化和图书馆(室)结构的合理化。合理的档案保管机构布局和库(室)库结构是档案工作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档案工作的合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的效果。因此,结构的合理化也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标志。一个。

  所谓合理的档案保管机构,是指建立从中央到省、地(市)、县、县各级档案馆的国家档案馆。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分工协作、合理布局的档案保管组织体系。国家档案保管人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个档案室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是整个大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家档案馆网络大系统的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要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实现对所有国家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取决于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而且取决于每个档案室(室)的层次,取决于整个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如果国家档案保管人的网络布局不合理,如覆盖不当或不足,将会导致整个网络功能的降低,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

  所谓合理的博物馆(室)存储结构,是指每个档案馆(室)在自己的馆藏中,应包含丰富的、高质量的档案,充分反映该地区、机构和行业的历史和历史特点,满足机关和社会的需要。当前和长期使用的需要。丰富而优质的图书馆(室)是档案(室)工作的物质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档案(室)的技术设备再先进,再科学,管理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提高自身的职能和工作水平已成为空谈。丰富性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只强调丰富性而忽视了质量,丰富性就会变得杂乱和臃肿;反之,只强调质量而忽视丰富性,质量就会变差。对于国家档案馆(室)而言,合理的馆藏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档案或档案有不同的收藏范围,以及其档案的类型、价值和分布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作为档案保管人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经常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档案保管人根据当时的地区和机构,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本专业的特点,具体确定了图书馆(室)档案馆藏的范围,并逐步建立合理的图书馆(室)馆藏结构。

  合理设置档案保管机构,合理确定图书馆(馆)结构,从根本上使国家全面、有效地掌握和控制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与档案不同,档案的形成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为了解决机关或群体的具体问题。因此,与书籍不同的是,它在出版时并不服务于整个社会,而是长期保存在档案手中。其行动范围限于为档案人员本身服务。只有将这些零散的档案有效地集中到各个机构的档案中,并与国家档案馆中具有广泛社会利用价值的档案相结合,档案才有可能成为全民的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可见,建立合理的档案保管人组织网络和图书馆(室)存储结构,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开发这一宝贵资源满足社会使用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服务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是指档案在不损害党、国家和公民个人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和信息服务。现代档案工作是先进服务手段与良好服务效果的统一,服务效果不仅是档案部门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而且是这些信息服务的质量。因为不断提高服务效果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扩大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才能为档案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必要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任务主要由国家档案馆和各级专业档案馆承担。与古今档案馆相比,现代档案馆不仅在规模、工作方法等外部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在功能、性质等内部因素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对档案的服务方向和服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档案作为奴隶制度或封建专制制度的附属品而出现和存在。档案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被少数统治者垄断,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权利关心。现代档案具有政治机关和科研机构的双重性质。统治集团不仅利用档案治理国家,而且巩固其统治地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档案的使用权。这使得现代档案在原有保管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沟通功能,作为档案与使用者之间的媒介,将档案提供给社会使用。它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从而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现代档案馆是一种科学文化机构。它允许更多的用户进入档案。档案的使用和利用的扩大和增加,促使现代档案在现代档案中保持和交换功能。在同等重视的基础上,传播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传播功能衍生出社会教育、参考咨询等多种功能形式,传播功能成为现代档案的主要功能。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档案性质和功能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档案在更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档案的现代化。的问题。

  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档案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档案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交流,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档案馆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切与博物馆宗旨不一致的思想和实践,如单纯的观念保管、形而上的档案、封堵档案的实践等,都是错误的。

  其次,档案馆有一个有利于社会使用的档案政策。第十九条第四章档案的法律规定,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一般应向公众开放30年来形成的日期,和时间限制的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其他社会档案,可以少于三十年。该规定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拥有使用已公开文件的法律证明。这为档案的社会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档案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水平高。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档案信息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访问的方式也从零星的、随机的方法变成了系统的、有计划的方法。用户不仅需要提供原始文件,还需要处理后的文件信息;不仅需要提供原始信息,还需要分析预测的归档信息。因此,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由被动传输向主动和被动传输转变,由多方位传输向单向和多方位传输转变,服务水平也相应提高。

  二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档案工作内外的许多因素对档案工作的过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些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满足或不成熟,档案工作就难以全面实现现代化。因此,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各种条件的变化,积极在可能的范围内创造条件,并抓住机遇,根据条件的成熟程度对档案现代化进程进行现代化改造。

  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社会条件和内部条件。

  (1)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首先是政治条件。档案工作现代化同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民主化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档案工作既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课题,又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政治条件密切相关。历史表明,专制政治将不可避免地垄断档案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篡改档案以达到篡改历史、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开放的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源在最大程度上为公众所享受,同时尊重历史事实。保持档案的原貌是民主政治化的必然结果。社会政治条件对档案工作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不稳定,政治不民主。档案只能成为少数人手中的工具,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财富。它不能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和提供。寻求的矛盾不能充分表现出来。档案工作现代化失去了根本动力和正确方向。即使是现代化,也只能是片面的纯技术发展,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其次是经济状况。档案工作的现代化需要资金。无论是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还是建设档案网络,都没有钱。档案馆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档案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制约。

  三是科技条件。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要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因此,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文件管理自动化,国家需要提供大量具有高文件处理能力和低成本的电子计算机;文件检索网络的实现取决于我国现代通信技术的水平。提高现代通信线路的文档传输能力;档案信息的高密度存储对缩微胶片技术、视听技术、复制技术和激光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科学的管理、网络结构和馆藏结构的合理化、服务的社会化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

  (2)内部条件

  1)档案工作标准化。标准是实现最佳效益,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基于充分的研究和谈判,生产技术活动,经济活动和其他重复的多样化和相关特征,基于特定的程序,统一规定出具某种特定形式的权威。标准化是指所有活动的主要内容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因此,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对档案工作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特点的副本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章制度的过程。所谓具有多样性和关联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是指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并与其他事物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这样的事情在档案工作中经常遇到。以归档记录为例,对于文件管理部门来说,为每个(卷)文件提取相关信息是一项重复的工作。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以不同的书目项目、不同的记录格式、不同的记录规则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档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质量和检索的效率,所以这一点也是相关的。如果不制定和实施类似的制度,就无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也无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

  (1)档案工作标准化实施的意义是:

  首先,它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档案工作标准化实际上是建立在档案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消除冗余、替代部分和低功能形式,使各类业务和技术的构成更加细化和合理,使同类业务和技术的基础上。特征、功能、甚至手续统一、规范、可互换,减少了档案管理的重复和不必要的多样化造成的混乱,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发展和沟通档案信息。创造条件。

  其次,它是档案工作运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前提和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必须建立在档案工作标准化特别是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于一个混乱无序的档案行业,计算机是无法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计算程序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第三,档案工作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乃至一体化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条件。目前,社会上共享信息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档案信息系统日益成为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件工作系统内,每个文件保管人是独立的情况将被相互协调和密切合作的情况所取代。在外部,也有必要与其他信息系统合作,如书籍和情报。如果每个文件托管人没有统一的业务技术标准,并且每个托管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功能,那么内部或外部的有机协作将很难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建立合理的秩序,遵循统一的规则,实现内外协调。

  (2)档案工作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十项:

  1档案工作的术语标准。为了澄清任何专业的内容,使用了特定的术语,并且每个概念作为通信的通用语言和易于执行的工作具有明确的含义。 1992年,中国制定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行业标准,并清楚地解释了档案工作的基本术语。

  2文件工作代码标准。代码使用字符,多个字符,图像等来表示特定对象。代码的使用简单易读,易于阅读,易于记忆,易丢失计算机存储和检索,并易于发布报告和传递功能。在文件描述中使用统一的代码来指示记录的项目和内容。

  3文件记录标准。档案是在准备搜索工具时分析,选择和记录文档或文件的内容或表格特征的过程。建立档案记录标准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统一档案检索系统,并开展档案检索工具的报告和交换。 1985年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这样一个国家标准。

  4File索引语言标准。文件索引语言标准是指文件索引和检索中使用的语言标准。作为索引索引的语言标准,它于1991年出版《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作为分类索引的语言标准,它于1987年出版《中国档案分类法》;作为主题索引的语言标准,它发表于1988年《中国档案主题词表》]。

  5文件管理基本工作标准。文件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档案(房间)业务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些标准主要包括:文件质量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和文件销毁标准。

  目前,已颁布实施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全宗单》和《全宗卷规范》,《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等四项国家标准。

  6Archives编译和出版格式标准。档案研究和开发成果的出版是广泛的,涉及文学,编辑和印刷。因此,出版格式的标准化有利于档案信息的交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文献的科学管理。其中《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已作为行业标准实施。

  7现代档案工作技术标准。随着现代技术设备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使用,必须尽快制定这些标准。此类标准一般应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设计标准,计算机网络接口标准,磁带交换格式标准,信息处理编码字符标准,缩微胶片技术规范,文件复制技术标准,音视频文件技术标准。目前,微缩胶卷技术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两项行业标准。

  8文件保护,设备,设备和仓库建筑标准。文件保护,设备,设备和仓库建筑物将长期保护文件。因此,有必要制定系统标准。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主要包括《档案装具》,《直列式档案密集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试用)。

  9文件材料标准。档案馆生产的材料的质量和耐用性直接关系到档案的性能和保质期。为此,国家档案局应与有关部门合作,制定各种特殊信息记录材料的质量标准,如纸张,墨水,圆珠笔,胶卷,胶带等。

  10个文件统计标准。制定档案统计标准,以提高档案统计的质量和效率。它们应基于《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并在实际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改进。

  (3)中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其基础仍然很薄弱,水平不高。因此,加强中国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现代化的需要。为了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的完整,系统,高质量和支持的标准体系,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一致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中,有必要确保每个标准的内容在前后协调,同时,有必要确保内容和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技术水平,并维护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内的系统和其他系统。相关标准之间的一致性。

  2优化原则。也就是说,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中的每个具体标准都必须反映优化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程序。同时,它必须具有比具体管理工作更高的运营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

  3及时性原则。标准化是一项非常以政策为导向的工作。标准本身很好。如果没有及时实施,他们将无济于事。相反,如果标准与实际工作水平和发展需求分开,规则不仅会错失机会,而且会延误工作。因此,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并应及时制定标准,以体现规划和有序性。

  4继承原则。在推进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标准。我们不能孤立地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而忽视其稳定性和继承性。否则,造成实际工作混乱。同时,在制定实施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档案工作的原始基础,难以实施的标准不应发挥作用。

  2)档案人员的专业化。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人员的专业化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由于档案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应由档案工作者实施,档案部门的职能应通过档案工作者的活动来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需要档案工作者进行,现代技术设备也需要档案工作。人们使用它等等。简而言之,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除了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外,可以说档案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现代档案馆的工作特点是先进的技术设备,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严格的组织结构和广泛的社会功能。这些特征完全基于档案工作者的良好愿望,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态度是不够的。它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专业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手段从事档案工作。没有这样一批专业人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归档人员的专业化有两个方面。对于从事档案工作的每个人,专业化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具备一定的商业专长。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掌握这一商业活动,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和专家。对于每个档案部门,专业化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专业团队。该团队应由精通档案业务,善于科学管理,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组成。

  III。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国现代化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档案工作者培养精神,科学态度,不懈努力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真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开辟中国特色档案现代化的道路。目前,我们应该开始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可行的计划

  正确规划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不仅可以是档案工作者的长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短期任务是明智的,可以减少计划盲目性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确保现代化的每一步都能获得更好的效益。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系统项目,需要整体规划和整体安排。如果没有计划,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彼此失去视线,做错事,滥用资金和重复劳动。例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否则当地档案部门将从同一起点开始研究,导致同一级别的工作重叠,难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2)加强基础工作

  要实现档案现代化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并认为只要有几个现代化的设备,一切都可以解决,这是不切实际。思考。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档案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运用各学科的最新成果,但这些应用必须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进行展示,消化,吸收和创新才能应用。档案理论研究的任务是引入,消化和吸收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档案学的理论研究,使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2)文件管理业务。

  文件管理业务的状态对于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效率至关重要。例如,文件缩微设备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件分类。它缩小了一堆无组织的分散文件,其准备时间约占总工作时间的80%。因此,提高档案业务管理水平,使馆藏完整,有条理,准确,安全,是档案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3)数据库构建。文件检索和传送网络的自动化不仅需要诸如计算机和通信线路之类的硬件设备,还需要诸如计算机编程语言之类的软件设备。同时,归档信息资源,可由计算机识别和判断,即计算机可读形式的数据库,否则即使是最好的计算机网络也只能没有大米。外国计算机管理文件的经验之一是首先掌握数据库的构建。目前,中国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基于手工处理的二手文献。二级文献的质量与数据库的功能直接相关。因此,必须注意档案和索引工作的质量。

  4)人才培训。要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必须先于设备采购。文件管理技术越先进,档案管理员的质量要求就越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人才的培养需要完成,人才的培养应该早,而不是晚。

  (三)实现档案工作改革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以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因此,改革应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现代技术的采用需要一种与之兼容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如果不断发展的现代技术与不变的传统管理体系和方法联系在一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改革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系统和方法。机构等应该改革。

  (4)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由于中国经济技术条件差,缺乏技术人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起步较晚,以下关系必须正确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处理。

  1)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要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有必要用大量的现代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技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将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长期共存的局面。原因是: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许多现代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也必须以传统技术为基础。例如,文件缩微文件应该基于文件的系统安排。使用计算机检索文件应该基于文件的索引,文件的归档和记录仍然在传统的手动操作中完成。其次,从中国经济形势来看,短期内不可能为档案部门提供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对于档案部门而言,在人才和业务基础方面尚未提供完全采用现代化设备的条件。

  因此,中国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应该采取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共存的形式。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过渡是历史必然,但必须经历漫长的过渡期。

  2)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档案现代化的过程中,购买先进设备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认为可以购买或引入现代化的钱。这是因为:首先,国家无法分配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文件管理自动化所需的全套技术设备。其次,一些现成的设备和技术可能不完全适合我们档案部门的实际需求。一定的转变;第三,国外还有一些技术设备也是空白,无法购买和介绍。为此,在积极开展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的同时,还要推动档案工作者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只有坚持走两条腿的原则,才能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步伐。

  3)改善文件管理方法与档案部门功能之间的关系。改进档案管理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但并非全部。提高档案部门的职能,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这也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前者是解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手段,后者是解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问题。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反,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档案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只能是空谈。要在两者统一的基础上确立现代化的目标,积极稳妥地采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档案部门的职能,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