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动态 »行业动态
介绍档案工作的一些具体的内容
来源:www.cqnuoxin.cn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3日

  广义的档案工作包括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研究、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是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服务。其基本内容包括:文件的接收与收集、分类、标识、存储、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与利用服务。以上文件管理业务内容的划分只是相对的。长期以来,我国档案行业将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或“八个环节”。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业务的内容和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

  文件管理业务中的链接是为了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机关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社会活动的继续需要经常使用这些文件。由于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文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其实际使用的需要。为此,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这些原则和方法构成了文件管理业务的内容。

  (1)档案收集

  各机关和机构内各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往往是零散的,数量庞大;而机构和社会对档案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集中。为了解决档案的分散形成与集中使用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档案的收集。

  (2)整理档案

  收集整理的档案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处于无序状态;而日常管理和实际使用需要档案资料的系统化。为了解决档案的无序与管理利用的系统要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档案组织。

  (三)档案的鉴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活动的继续,新的档案不断形成,档案数量不断增加,一些档案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了保存价值。为保证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够优先保存,在满足社会使用需要方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档案鉴定工作。

  (四)保管档案

  由于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档案总是处于一个渐进的自我毁灭的过程中,或可能受到突然的破坏;从长远来看,社会使用的需要需要一个文档良好的文件。为了解决档案寿命有限与社会长期使用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档案的保护。

介绍档案工作的一些具体的内容

 

  (5)文件的编目和检索

  大量的文件通常是根据其自然形成的规则来组织和存储的。一旦文件被组织起来,它们的系统将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档案往往是孤立的,这就决定了档案排放系统具有单向线性特征;而社会对档案使用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解决档案采集系统单向线性排列与社会多样性和变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为档案检索提供手段,形成了档案的编目和检索。

  (六)档案的编辑研究工作

  档案馆的档案主要是原始资料,其中一些相当珍贵,一般只适合在博物馆使用;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是广泛的。为了适应社会对档案的多样化和广泛利用的需要,有必要对档案进行研究,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参考资料,形成档案的编辑和研究工作。

  (七)档案统计工作

  为了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档案状况和档案管理进行观察分析,形成档案统计工作。

  (八)档案利用

  档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发挥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是在工作的使用中实现的。为了满足社会实际使用档案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方法为用户提供档案资料,形成档案的使用和服务。

  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档案的基本工作和档案的使用。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为工作的使用创造条件;工作的使用反映了档案基础工作的成果,也对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为目标,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国家和地方档案工作的活动。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不断调整档案系统的内外关系,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协调,锻炼身体,提高档案人员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管理,完成规划、统一的体系,并通过调查和研究,加强行政监督管理。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行业整体水平。

  三是档案教育工作

  (1)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中国的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院成立了档案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标志着我国档案教育的到来。1939年,学校还举办了为期一年的档案研讨会。1940年,它被正式改为一个为期两年的档案专家。1947年以后改为三年制。1946年3月,尹仲宇等人在重庆创办了一所民办的、值得信赖的档案函授学校(后更名为崇实档案学校)。可见,中国的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虽然当时的档案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教育体系,但已经有了第一批档案教育教师,培养了2000多名档案管理人员。这无疑对当时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旧中国档案教育的层次性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也为新中国的档案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建国初期,1950年9月至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与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委托原武昌文华图书馆学院开设档案培训班。195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院开设了档案专班。1952年,辽宁省党委(后并入辽宁省)举办了档案工作短期研修班。上述对各类档案教育的尝试,开创了中国档案教育创新的先河。

  195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批准为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档案专业课程,标志着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正式确立。1953年7月改为专题;1955年9月,扩大为历史档案司;1974年,它被迫暂停;1978年更名为档案馆;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档案学院已成为国家档案教育和档案研究中心,是高等教育机构档案培训基地。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教育进入了大规模、实质性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国家档案教育网络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社会对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档案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有新的发展。

  (2)档案教育结构

  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档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档案专业人才。档案教育结构是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从宏观上看,我国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

  档案高等教育是我国档案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档案高等教育是培养中高级档案研究人才、档案管理人才、信息开发人才和档案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含博士、硕士)、本科生和大专学生三个层次。

  档案中等教育是培养初级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主要途径。它是我国档案教育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形式主要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

  档案在职教育是为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提高档案专业知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接受过档案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主要目的是传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二是培养未受过档案专业体系教育的档案工作者以档案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以基本管理方法为主要目的。

  档案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各方面推广档案知识,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这种档案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整理档案和编写各种流行读物。

  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比例的高、中、低档档案专业人才。一个国家、地区或专业体系档案人才的能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使用效率。因此,档案教育也必须根据一个国家、地区或专业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对档案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档案中高等、中等和在职教育的比例。

  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结构的人才。档案研究、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组织管理等各类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档案教育应根据档案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比例结构,合理设置各类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

  四是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1)档案宣传的意义

  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信息和观念,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进行思想教育,向社会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监督舆论的性质。工作。它是党和国家整体宣传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档案事业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的手段。

  档案宣传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和激励档案工作者,使他们积极参与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档案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照顾,档案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以便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业务。

  (2)档案宣传内容

  档案推广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文件

  一方面,它促进档案和其他部门的地位和价值,个人保存文件,并使用他们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认识和熟悉档案,得到灵感或线索,并使用所需的另一方面,通过展览、书籍和其他形式,流行的使用价值的档案和信息内容是收集推广档案,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归档信息。

  2. 宣传文件工作

  它包括党的宣传、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成绩、先进经验;宣传档案工作基本知识。

  3.宣传文件

  倡导档案战线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激发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

  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极其广泛。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宣传的内容将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同时,在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重点抓好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

  (三)档案宣传形式

  档案推广的形式如下:

  口头宣传

  口头宣传包括: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档案工作的情况和成果,指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各类研讨会、讲座、报告等活动;结合存储文件、接待用户、业务监督倡议者的指导等工作。

  2. 利用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广告等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的使用必须打通与新闻部门的沟通渠道。一般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邀请记者采访;二是组织和鼓励档案机构和人员向新闻机构投稿。此外,有条件的档案机构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制作电影、录像等制作档案和档案。

  3.档案展示及展览

  档案展示展览是一种以实物、图表和照片为载体,以档案信息传播的综合形式。档案馆展览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展览和短期展览;按形式可分为流动展览和固定展览。举办档案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确定展览的名称和目的;办理展品的审批手续;确定参观者的类型和展览地点;选择培训和讲解服务人员;准备辅助材料;合理安排展品。

  4. 档案专业报纸

  利用档案专业报刊,宣传档案工作和档案科学的最新成果,达到指导工作、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普及专业知识的目的。

  5. 档案网站

  档案网站是指档案业务部门或档案行政部门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对档案进行宣传的工作。由于档案网站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互动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档案网站在档案宣传工作中不能被忽视。档案网站主要可以宣传档案的线索、内容和价值,也可以宣传和介绍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

  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研究)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感性材料进行研究和提炼,从而达到理性结果的创造性工作。在我国档案事业体系中,档案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档案科研工作是使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总结的经验开发建设中国的档案事业,批判的继承中外科技档案遗产,并探讨中国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我国的档案研究工作,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

  档案学理论是建立在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上的,同时又高于档案工作实践。因此,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我国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对档案的认识、档案工作客观规律的合理揭示、档案发展的理论探索等几个方面。

  2. 档案科学应用理论研究

  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和操作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具体业务任务的制定需要以档案学应用理论为指导。我国档案科学应用理论研究主要是对档案收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辑等基础管理理论的研究。

  3.档案科学中的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在档案科学应用技术研究中,核心内容是档案建设与保护技术研究和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研究。档案建设与保护技术研究,具体涉及档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研究、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研究、档案载体保护研究、档案病虫害防治研究、档案修复与文字加固技术研究;本研究具体涉及电子计算机辅助文件管理技术研究、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档案微复制技术研究、档案标准化技术研究。

  六、国际档案合作与交流

  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规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它也是我国外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文化和科学交流活动的重要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档案事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主要通过参与国际档案组织的活动、国家间双边档案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档案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来开展。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相关文章